这是现代军中常用的抗寒能力提升手段,实践证明颇为有效。
之所以会加入这方面的训练,主要还是为了攻打北戎做准备。
从历史经验来看,攻打草原游牧民族,最好的时机便是在寒冬。
因为他们春秋夏三季都在到处放牧,唯有在寒冬里,才会回到城里过冬,或者找个避风的谷地过冬,相对比较聚集。只要找准了地方,便有可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但这是理想状态,现实是,不管是饮食结构还是体质,大启士兵在抗寒能力上都比不上北戎,严冬季节向更北边进攻,都不用打仗,路上都得冻死不少人。
所以,从去年一入冬开始,他就给士兵们的饮食中加大了牛羊肉摄入,调料上多加辣椒和姜,除此之外,每日必须在风雪中进行负重越野,早上绕着军营跑圈,跑完用雪擦身,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抗寒能力。
外出剿匪的时候,每个士兵也都会穿上厚厚的袄子,戴上内里夹绵的皮手套,脚上穿上长筒皮靴,还裹上磨毛的粗布。
各种生理物理抗寒手段全部叠加上来,在套河平原以南的地区,应付零下几度的低温倒是没问题。
这次出去剿匪,士兵们能发挥正常水平杀敌,且没有任何人冻死,便足以验证。
但再要往北,零下几十度,他却是没有把握。
所以这个冬天他并没有趁着北戎与大启胶着对北戎发起进攻。
听到李洵这新奇的训练方法,林程并没有质疑,而是由衷夸赞道:
“我先前听回京述职的边将说,几十年前北疆也在寒冬里跟北戎打过一仗,士兵们根本不抗冻,冻掉指骨的都有十之二三,在路上的时候还奇怪,郡王麾下这些士兵,怎么就跟不怕冷一样,冰天雪地里照样剿匪杀敌,原来是因为训练有方,早就修成了铜皮铁骨!”
“也难怪郡王能打败北戎!”
李洵听到这话有些好笑:
“哪来的什么铜皮铁骨啊保兄,都是肉体凡胎。训练只是一方面,主要还得靠外部的保暖手段,而且几十年前那一仗作战之处,可比我们一路经过的地方冷多了。”
冬季作战,每个士兵的保暖物资便造价不菲,以大启军中的腐朽,即使朝廷调拨了物资,也未见得有多少能落入边军士兵手中。他的士兵外出时,却是每个人都有棉袄,皮毛,手套,皮靴与烈酒,哪能放在一起比。
“我麾下的士兵,要想在严冬攻下真正的北戎城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林程顿时露出惭愧的表情来:
“倒是下臣无知了。”
李洵倒是不在意,人无完人,文臣本来就对打仗的事了解没那么多。笑着关心了林程与林相今天的身体情况,得知他们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便放心地用早膳去了。
在樊城停留了三天,料理了一些军务,李洵便带着林相一家回肃城去了。
七公主在肃城早就给他们一家安排了住处,早前那郡守的小舅子庞老爷家,修得富丽堂皇,很花了些功夫,收拾一番,改换了门匾,便成了林府。
虽说比不得京城的相府,在肃城却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还没等林相一家在府里安顿好,李洵便在郡王府给林德康准备了接风宴。
肃城的郡守周应亭,司农令周如植,以及其余几个掌管各地的文官,全都被李洵叫来了。
之所以如此仓促,全是因为林相的催促,这老人一到了肃城,看到肃城欣欣向荣的景象,身体和心情都好转了不少。
李洵让他多休息一下他都不肯,非说自己闲不住,要立刻上任。
李洵拿他没办法,便将文官们全都召回来见个面。
这其中最惊讶的便是周如植了。
见到坐在左边第一位的那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他愣了好半晌,这才上前作揖行礼:
“下官周如植,参见相爷!林相一向可好?”
他也算是林相一手提拔的,与林相有过一面之缘,后来被流放又承蒙这位右相的恩情得以保全女儿们,因此对林相还是有几分敬重与感激的。
哪怕心中疑惑,也还是礼数周全地上前行礼问安。
其余人听到他的称呼,却是个个都惊疑不定地望向上首,忍不住交头接耳:
“林相……莫非是那位权倾朝野的右相?”
“朝廷的人……到咱们这里来作甚……”
“我听闻,右相曾是旗帜鲜明的大皇子党,倒不知如今是个什么立场……”
李洵将众人的反应收归眼底,然后不紧不慢地道: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本王的保父,也是曾经的右相,如今归于本王麾下,任政务总长,总揽所有政务,往后尔等有事都可先向林总长汇报。”
林德康站起身来,和气地朝众人拱了拱手:
“望各位今后与老夫一道,齐心协力辅佐郡王!”
除了周如植以外的所有人,麻木地回了礼,心中却有些魂不守舍。
堂堂当朝右相,大皇子党魁首,如今却到了慎郡王身边来做什么政务总长,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而且,这政务总长的职责,怎么看都还是有些丞相的意味。
慎郡王如此设立司职,再加上屡次行大逆不道之事,吞并附近的燎原,樊城两地,是不是已经有些和朝廷分家自立的意思了?
那他们这些人,岂不都成了乱臣贼子?
可转念一想,那来肃城巡视的蒋翰林和五百禁军,就因为办差不利,便直接被皇帝赐了毒酒,他们这些一直在郡王手下办事的官员,在皇帝心里怕是早就该被千刀万剐了。
现在想要重新战队好像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