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人勇士共一千余人在魏国探险护卫队一百五十人的带领下,急行军五百余里,杀进契契梅克的领地。直接把这个拥有两千余人的部落给消灭了。按照阿兹特克人的传统,所有的战俘统统用来祭司神灵,妇孺都成了战利品,被迅速瓜分。
在经过契契梅克事件之后,阿兹特克周边部落顿时大震。世界民族之林,向来都是物竟天择,强者为尊。在魏国探险队的一力促成下,阿兹特克帝国与殷福布族结成同盟。大有谁敢不服就揍谁的架势。就连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的蒂卡尔人也装聋作哑。这让这些小部落也声称,他们也是殷商遗民,和魏国人同宗同源。
这种浅演民族有一个特征,就是统治阶层号称是什么族,其族民也就被冠以某族的名号,而且经过一二代人以后便会形成自我认同,不过这种自我认同又十分脆弱,要是再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征服者,统治个几十年后,同样血脉的人又会变成虽外一个民族。王丁却不管不顾这些问题,这些愿意归附的民族,统统称为华夏殷商遗民。
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六月,王丁携带大量美洲农作物种子,装载阿兹特克、殷福布、科拉科潘等三十九部族代表共一百八十三,满载而归,踏上归程。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被人们接受都需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特别是魏国的蒸汽机火车,在魏国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怪物。然而,渐渐的这个拥有着“怪物”称号的蒸汽机火车开始被人们接受,并认可。
魏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是从不其至邺城的铁路,这条铁路全程六百八十三公里。即使是魏国目前载重辆最大的六轮马车,满载货物运输量是三万斤约合十五吨。可是这样的一辆马车从不其至邺城也需要六天半的时间。同样为六轮载客马车,可以搭载十六个人,三天时间抵达邺城。
可是火车却大大不一样了,魏国目前输出功率最大的蒸汽机火车可以拉动二十五节火车超标准厢,每节车厢可以载重四十吨。就是足足一千吨。一千吨相当于魏国最大的载重型六轮马车六百多辆的运输量。至于速度则更加快了,货运火车除了沿途需要加水和燃煤,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最多十个时辰就可以抵达邺城。
火车的优势一下子震撼了所有知道火车的魏国人,这下无论官员还是商贾都对火车青睐有加。一个火车头可以拉动一千吨货物,如果用来运输粮食,一列火车就可以一次性运输二十万石粮食,即使邺城拥有百万人口,也足够邺城人吃上足足二十天。采取火车运输还可以减少沿途的消耗,要知道如果采取六百多辆载重型马车,就需要配备将近两千名车夫,三千多匹骏马、两万多匹备用骏马。事实上一次运输下来,光骏马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小数目。
可是火车却没有这个问题的担忧,火车一列火车只需要一百六十余人,其中一百二十人庞大的设备维修工,如果魏国的火车设备技术成熟以后,这个庞大的维修设工技术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运输费用不足马车运载的一成,而运输效率却可以增加数百倍。
自从邺城通了火车之后,无论是来自江南或中南半岛的大米,还是南洋的香料,都是经过不其港转运,现在不其港距离火车站有四十余里的路程,现在民间和官方都有非常高的呼声要求把铁路直接修到港口。
原本魏国朝野对于冉明大力修建铁路,是采取一个漠视的态度。现在冉明这个皇帝在朝野的威望太高,反对冉明的人,都无一例外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所以这些魏国大臣也好,士绅百姓也好,他们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可是看到了火车和铁路的好处,魏国对修建铁路的热情突然增高了。当初冉明在修高速公路的时候,就是采取公私合营的模式进入修路,这也算是轻车熟路。要知道铁路可比高速公路投入大多了,魏国第一条铁路仅仅六百八十三公里,结果投入进去了一千余万金。
如果换算成每公里将近两万金,折算成铜钱就是两亿钱,二十万贯,光铜钱的重量就多达一百二十余万斤。这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金路,尽管魏国朝廷有钱,但是却也没有办法填满铁路这个耗金大窟窿。
预计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年内即将全线通车的三京铁路,就是以不其为起,联通邺城、洛阳和长安魏国这一座首都和两个陪都,这条铁路全长两千七百余里,这条纵向铁路是魏国铁路动脉战略中计划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总投入已经超过三千万金,几乎是魏国殖民收入的过半都投入了修建铁路的工程中。
当然,魏国在战略大动脉中,可不仅仅是一条三京铁路,还有从邺城向东北经冀州平原郡、幽州北平郡转而向东过辽西、辽东、昌黎、龙城直达乐浪郡平壤。以邺城为起点,向西经上党,然后转而向北,经乐平、太原郡持续向北过盛乐进入大漠。当然,还有以长安为起点,沿着丝绸之路过河西五郡进入北庭持续向西、经疏勒、过葛罗岭经俱兰、怛罗斯直达碎叶城的西线大动脉。后续计划还有联通长安,经汉中进川的道路。
第1094章一百年发展规划
第1094章一百年发展规划
冉明甚至制定了魏国利用百年的时间,完成魏国郡郡铁路工程,这个巨大的工程,总体投资实事上并没有计算出来。冉明估计在物价不膨胀的情况下,魏国需要耗费数十上百亿金才能完成这个战略目标。
在魏国铁路动脉上马的时候,魏国的水运、高速公路和原有官道修筑工作,也同时进行。不过魏国只是把有限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向铁路倾斜而已。
随着魏国蒸汽机的发明成功,魏国开始正式进入了蒸汽时代,开始了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当然,这个工业革命并不是冉明负责推动的,而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由市场经济进行推动的。
由于大修铁路、进行庞大规模的内部基础建设,魏国经济内需能力成井喷式增加。钢铁无论生产多少,根本就不用愁卖。魏国的矿产资源,分为三个等级,既原魏国二十一州,大部分都有不向私人开放。属于国有,私人想要开采,投入成本非常高。而偏远州郡的资源,则采取有限度的开放,虽然投资成本相对很低,可是运输成本却非常高。但是对于魏国新设中南三州和安西两州境内的矿产资源,魏国则是采取全面向私人开放。
冉明以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方式,积极推动新设州郡的资源开发,是由别样的目的。在中国历史就是一个怪圈,没有万世一统的朝代,如果魏国官员渐渐贪污腐败,失掉民心,那么不可避免冉氏皇朝也会被人推翻。真到了那一个地步,新占领地能不能保住就肯定不好说。特别是满清丢掉的领地,光初步估计,其资源价值就超过三百万亿美元,可是这一切与中国无关了。所以趁着魏国现在强大,冉明就是想把安西二州属于中亚部分领地资源和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州郡的资源,能开发就开发,用不了,哪怕囤积起来,留给后世子孙也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gu903();在这个背景下,魏国对安西二州和中南三州开发速度渐也渐加快,新置五州都拥有着木材、有各种有色金属非常庞大的储藏量,尽管在这个时代科技水平太低,无法大规模开采应用像石油、天然气,但是能开采的就尽力开采,特别是宝石、黄金、铜等不可再生资源,尽一切可能,先捞回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