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4(2 / 2)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2446 字 2023-10-03

gu903();接着车驾发洛阳。

果如宋九所料,去了赵普的家。

赵宅很大,广大的一片,不过外面看上去十分简陋,连大门都是简易的柴荆所做,赵匡胤狐疑地看着,难道这老小子转性了。进了正厅,正厅还是十分简陋,只放着十张古朴的椅子。

赵匡胤看着赵普,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因此离开正厅,又来到后面,不由大乐,差一点上了这老小子的当,后面才是真正的赵宅,无数亭台楼阁富丽堂皇,恍若皇宫一般。

赵匡胤无奈地说道:“此老子终是不纯。”

为何要这样说,你家有钱,朕也不是不知道。你贪图享乐,朕也不是不知道。而且朕准许你们享乐,只是要求不要做得太过份。为何听到朕来了,用柴荆做门

本来是赵普一次起用机会,想洗牌,能离开赵普吗

然而因为这老子不纯,赵匡胤笑完后什么也没有说了。不行,此人还是不能任用,否则事儿依然很多。因此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就走了,什么下文也没有。

赵匡义心中抹了一把冷汗。

说老实话,赵匡胤因为兄弟情份,做得有些拖泥带水,赵匡义也迟迟不想动手,尽管他条件成熟,一是有风险。他心中犹豫不决,二也是多少有些下不了手。但若是大哥起用了赵普,京城的职位一起拿掉,大事休矣。

但他一路冷汗涔涔。

到了洛阳,首先来到洛阳的皇宫,选址还是在唐朝原东都皇宫的地址上建设的。不过原来唐朝皇宫让安禄山全部烧掉,现在的皇宫一起是焦继勋在洛阳时建造的。

赵匡胤见其富丽堂皇,嘉奖焦继勋。

若是前世的宋九肯定不会注意到这个信息,但现在连宋九也看出来了。

焦继勋在洛阳经营多年,他又是赵德芳的岳父。这是一个极其危机的信息。因此赵匡胤“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始议迁都。

只要赵匡胤实现了迁都,赵匡义苦心经营多年的力量将会全部洗之一空。

赵匡义坐不住了,大哥这招太厉害,简直是釜底抽薪哪,因此李符上书陈八难,京邑凋弊,一难也。宫阙不完,二难也。郊庙未修,三难也。百官不备,四难也。畿内民困,五难也。军食不充,六难也。壁垒未设,七难也。千乘万骑,盛暑从行,八难也。

赵匡胤不听,祭祀结束,准备就留在洛阳不回去了。只有李怀忠乘机进谏道:“东京有汴渠之漕运,一年可运江淮米数百万斛一斛十斗,若是米相当于一点四石,都城有兵数十万人,全部靠它提供供给,若是迁都于洛阳,那会怎么办”

这个说得也有道理的,与唐朝府兵制不同,宋朝是将禁军一起养在京城的,那必须有发达的供给渠道,不仅是粮食,还有其他用度,李怀忠是武将,说得还不大准确。若是包括其他用度,例如肉食果蔬,衣帛兵器等等,禁军消耗更加庞大。

李怀忠又说了第二条理由:“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突然迁都,臣未看到有多少益处。”

赵匡胤仍不听。

赵匡义只好亲自站出来进谏,赵匡胤道:“迁河南也只是暂时的,长久还是迁向长安。”

赵匡义急切地叩头固谏,赵匡胤又道:“我想西迁者没有其他原因,欲据山河之胜而省冗兵,依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其中的道理,赵匡胤不可能再向赵匡义解释了。洛阳有虎牢关之险,长安更厉害,有潼关之险。至于开封什么险也没有,想要以开封为都城,东北契丹开始强大,能将幽云收回来那就是万幸了,想使契丹灭国,恐怕宋朝没有一人敢想。若有不好的事,契丹铁骑就会迅速南下,威胁京城。京城一亡,就象南唐一样,迅速亡国。所以想要守住京城,必须驻扎大量禁兵,养禁兵代价太高了。

这一条引起许多后人争议。

但实际上迁都长安不大可能,此时黄河与渭水更加恶化,无论怎么裁减禁兵,宋朝制度是募兵制,这么多禁兵呆在长安,再加上宋朝渐渐庞大起来的冗官,那怕禁兵裁减一半,庞大的运费宋朝也会吃不消。

而且一旦迁都于长安,重心偏向西北,契丹可不是突厥,迟早河北河东大部会沦陷,没有女真崛起,宋朝也会危机重重。若是党项又再次崛起成功,那么两面夹击之下,宋朝危机更大。

但迁都于洛阳还是可以的,虽运输成本提高,没有三门之险,能在宋朝接受范围之内。

然而这次迁都不是为了国家长久,它最终的用意是赵匡胤开不了口的,那就是二弟的威胁。

赵匡义跟上补了一句:“在德不在险。”

赵匡胤没有说话,赵匡义离开后。赵匡胤讪讪地对左右说道:“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这个在德不险,引起更大的争议,若是历史不改变的话,会有很多人想起这番话,反思若真听从了赵匡胤的话,将都城迁到长安会是如何但有几人认真的想过,女真兵临城下时。宋朝当真没有生机如果不是宋钦宗,宋朝当时甚至有机会将金人军队大部灭于东京城下,甚至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不听张邦彦的话,将六十万两黄金,一千三百万两银子送到女真人手中,而是送给各地赶援的二十万宋军当中激励士气。六万金兵必灭

但事实呢,宋钦宗那些做法,即便撤到长安又有何用说句难听的话,他还不及赵构。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天子御国门的明朝,北京城多次面临危机。有没有失守北京城不是在明朝手上失去的,而是在李自成手中失去了,李自成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

因此迁不迁都对宋朝的命运并没有多大意义。

真正意义乃是迁都对赵匡义命运的转变。

正是考虑到意义不大,赵匡胤有些心虚,才解释依山河之险什么的。他解释了,也就心虚了。赵匡义随之而上,说了一句在德而不在险。迁都是何等大事,唐朝在武则天手中将洛阳做为真正的首都,那是改了国号的,现在猛然迁都,会花费多少钱帛

大哥,你为了打压我,至于要如此吗我又哪里做错了

并且赵匡胤也害怕将这个弟弟逼急了,如今赵匡义尾大不掉,一旦二弟闹将起来,坚持不迁都,又与李建成李元吉性质不同,自己杀是不能杀,打是不能打,那么国家会带来多大骚动

国家也没有真正的做到大一统,北方还有北汉呢。

于是赵匡胤做了退让,北汉要收回来的,二弟力量也要清洗的,可眼下还不能这么急。

赵匡义危机暂时解除,不过他更大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