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笑道:“不过是打个时间差,攻破陈琦的心理防线罢了,由此可见信息通畅太重要说说,有什么发现吗”
“当然有,而且还是触目惊心”苏轼脸上的表情还是变的凝重,这件事着实让他震惊不已。
林昭接过苏轼手中的东西,先是惊喜,后面则是震惊,再也没有半点喜色
苏轼叹道:“想不到啊,堂堂皇族郡王,竟然行如此勾当”
“子瞻兄,没什么奇怪的,有些人越是位高权重,就越是无法无天。不过有了这个东西,哼哼,这次看他们父子还有何话说”林昭语气变得越发的阴冷,随即道:“赶快送去汴京吧”
苏轼点头道:“好,不过,我想你还是去王府,敲打敲打他们吧,这几日闹的很凶”
“行,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林昭来到余杭郡王府时,远远便听到赵仲山的叫喊与喝骂声。这几日王府与赵世琚谋反一案有关,赵宗咏父子三人被软禁了。
对方毕竟是郡王,还是官家的亲伯父,按理说是不敢如此的。但林昭却坚持如此,错过了这个机会,赵宗咏父子必定又会逍遥法外,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林昭很清楚。郑獬本来不同意,不过林昭平叛余威又在,加上沈括坚持,也便同意了。
于是乎余杭郡王父子三人便被好吃好喝软禁下来,赵宗咏很是不满,却没有办法,赵仲山作威作福惯了,日日在门口大骂今日骂人之后,见到林昭到来,当即远远喝道:“林昭,你嚣张什么竟敢软禁皇亲国戚,你也忒不知死活了我告诉你,再不放我们出去,我定会进汴京告御状,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小猴爷骂完了生起气力气吧,别让你蹲大狱已经算是不错了,你还不领情”林昭嘿嘿一笑,今日拿到了东西,铁证如山,这些纸老虎还有什么可怕的。
“你”
林昭道:“你想说去汴京告状是吗去吧,官家现在肯定很想听你们父子说点什么”
听到这句话,赵宗咏与赵仲晔的脸色顿时变了
“你什么意思”赵仲晔突然走到面前,厉声询问。
“什么意思,难道东阳郡公你不清楚吗”林昭一句话,颇有诛心之意味。
“你你很嚣张啊”
林昭笑道:“也没什么,陈县令爱死亡故,大受打击,交待出很多事情,想必王爷一定会很有兴趣”
“什么,陈琦”说到这里,赵宗咏父子自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们这几天最担心的就是陈琦那边出问题,一直想要想办法联系陈琦,让他将事情扛下来。奈何被林昭软禁,根本没有离开的机会。由此可见,林昭冒险软禁他们,还是很有作用的。
“你别以为他说了什么就能起作用,疯话而已,官家相信在作数,否则”
“否则什么”林昭冷冷道:“到现在还不知悔改,那就看看,官家到底相信与否几位就先再委屈几日哈”
第一三四章杀鸡儆猴
杭州的奏报以十万火急的速度送到了汴京,出现在了皇帝赵顼的案头
赵世琚果然反了,随后关于私盐案的结果也呈报上来,余杭郡王赵宗咏是幕后主谋
垂拱殿里,赵顼一脸阴沉,适才龙颜大怒。登基不久发生谋反,亲伯父贩卖私盐,这对他的威信是很大打击,勃然大怒是必然的。
宰相们都低着头,不敢冒然发言,从职责上讲,他们都是有责任的,生怕一不小心再触怒龙颜。
今日讨论的主题是谋反案,至于赵宗咏的事情,众人都知道会很麻烦,因此容后再议
谋反的人物是赵宋皇室,太祖一系的子孙,这让多年前的烛影摇红的猜疑再次浮出水面。这不只是一场谋反,也是一桩丑闻
可怜他们君臣上下,从朝廷到地方,竟然没人有丝毫察觉。
很巧合地被林昭发觉,继而催化,否则任由这场谋反风暴酝酿下去,有朝一日突然爆发,后果会何其严重不堪设想。
数日之前,他们收到了林昭十万火急的奏报,刚刚才着实应对的时候,叛乱已经发生了,依旧算是猝不及防。幸运的是,杭州安然无事,叛乱在一夜之间被平定,恶劣影响也下降了许多。
而这一切,都多亏了林昭
即便多位相公很不喜欢这位气死唐介的“凶手”,但这可否认,这次他多亏了他的敏锐勇敢、当机立断。奏报上的说很清楚,林昭身先士卒,浴血夺门,正经的是玩命。他们这才发现,林昭不只是个柔弱书生,原来是文武双全。
谋反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善后比较麻烦
在这一点上,赵顼与宰相们的意见有些差别。他本来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太祖一脉,或者至少赵世琚一家一网打尽。将近百年时间,太祖一系一直是他们的心腹之患,难得有机会将他们连根拔除,赵顼怎么肯让过如此良机呢
何况后面还有一个赵宗咏父子贩卖私盐一案,手笔之大,很是吓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伯父。也是不能容忍的。赵世琚的谋反案要是处理太轻,后面的私盐案又当如何呢别看这个皇帝年轻,看起来柔弱,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想法也非常深远。
结果还没说出口,宰相们们声称应该以慈悲为怀。仁者得天下云云。言下之意,既然赵世琚已经自刎而死,就不要牵连甚广。
赵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奈何宰相们如此态度,事情便不可操之过急,只能慢慢来了。
“好了,此事稍后再说”赵顼摆手道:“当务之急是稳定两浙的局势。杭州许多官员要要么谋反,要么官商勾结,要么尸位素餐,太让人失望了,必须尽快加以整治朕有意对重新任命,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正确安排,自然无人反对,杭州两个县令要补充是肯定的。不过听官家话中意味,似乎不止这些啊
果然,赵顼稍后道:“治下发生如此大事,知州郑獬竟然毫无察觉,平叛甚为迟缓,难免有渎职不察之嫌,念其过往政绩。且先修养些日子吧”
相公们听的清清楚楚,虽然没有治罪,说得好听是修养,可这与罢官有什么区别郑獬这次是触霉头了。哪怕他乃三朝元老,担任过翰林学士,修起居注的正三品官员没办法,平时渎职都是小事,偏生谋反的时候磨磨唧唧不过这已经算好了,有御史弹劾他与赵世琚父亲赵从贽交好,恐有勾结,好在皇帝并未轻信,否则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罢官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将来还会有复起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不过郑獬已经五十岁左右了,就此以耽搁,仕途基本算是完了。事实也是如此,后来郑獬虽又再出任青州知州,但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屡屡受挫。没过多久便告病赋闲,担任提举鸿庆宫的闲职,此后不久便抑郁而终了。
“杭州刚刚经历叛乱,局势不稳,秩序混乱,必须要一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大臣才能镇守。朕以为,就由知谏院赵抃出任,诸位以为如何”原来皇帝心中早有人选。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