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1 / 2)

下狱了。打了个败仗而已,至于吗杨仪想再说,可是一看诸葛亮的脸色,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也知道这些天营里的那些议论,知道诸葛亮此刻压力很大,关马谡一段时间,也许是权宜之计吧。

杨仪一边安慰着自己,一边匆匆的出了大营。马谡看到杨仪快步走来,心头一喜,上前拱拱手:“威公,丞相不在帐中”

杨仪二话不说,拉着马谡就走。马谡莫名其妙,一边挣扎一边说道:“威公,你这是带我去哪里”

“丞相有令,带你去辎重营。”杨仪一边走,一边回头给马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说话。

马谡愣了一下,随即又笑了起来。他挣脱了杨仪的手,抚平了衣褶。“威公,你这是何必,不就是到辎重营闭门思过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这两天已经习惯了。走,我跟你去。”

杨仪欲言又止。他觉得马谡想得太简单了,看诸葛亮刚才的脸色,恐怕不是让他闭门思过这么简单。他不敢去看马谡,匆匆的在前面领路,向辎重营走去。

“马谡自首了”魏霸诧异的站了起来。

“是啊,马谡自首了。”赵广笑眯眯的说道:“整个大营都知道了,你倒是后知后觉。”

“整个大营都知道”魏霸更诧异了,怪不得消息传得这么快,以至于他安排的小密探都慢了一拍。不过,这样就更诡异了,马谡自首,又不是敌军来袭,怎么会整个大营的人都知道。

难道是丞相下达的命令,通告全营

“是的,丞相派人通知的。”赵广嘴角一歪,意味深长的笑了一声。

魏霸闻出了不同的味道。他转了转眼珠,沉吟片刻:“是藏在向长史那里的”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想来想去,除了向长史那里,好像也没人有这胆量。”

“嘿嘿,这么说,好戏要上场了。”魏霸重新坐了下来,摊开手臂,靠在案几上。

“好戏”赵广不屑一顾:“能有什么好戏,无非是削职,最多贬为庶人,给大家一个交待。冷落几年,再找个借口起复。我早就看厌了,张裔不就是这样”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出任益州太守时,因为雍闿作乱,张裔被俘,送给了孙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政,派邓芝出使东吴,顺便向孙权讨要张裔。张裔回来后,就做了丞相府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这次诸葛亮北伐,张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与蒋琬共事。

张裔被敌人俘虏,诸葛亮还能既往不咎,委以重任,马谡身为诸葛亮的心腹,不过是当了几天逃兵,还没有被俘,想来待遇不会比张裔差。赵广的分析即基于此,不过魏霸却有不同的看法。诸葛亮既然将马谡自首的消息通报全营,恐怕不会那么容易的放过马谡。

说不定,马谡还会像历史上一样死去。

这可是标准的自残啊。丞相,你真的做得出来

又一位盟主,谢谢尘烟j。

第242章愤怒的向朗

马谡的自首迅速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应,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诸葛亮的身上,看他如何处理马谡。魏霸也在看,看诸葛亮如何处理这个危机。重生以来,独自沉思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摩对手,去分析行动背后的动机。

历史上,马谡是死了。有人说,他是罪有应得,是他不听王平的建议,失守街亭,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有人说,他的确有罪,但是罪不至死,诸葛亮杀他,是为自己的失责找一个替罪羊。

这样的争吵从来就没停止过,是是非非,留与后人说,所以后人就说得不亦乐乎。可是真正的原因,大概只有诸葛亮自己才清楚。

如今历史已经改变,但是具体到马谡这件事,却大同小异。马谡的失误,让诸葛亮在木门围歼张郃的计划破产,直接导致了北伐在陇右的主力战场上的失利,也让诸葛亮这个主将成了别人的讥讽对象。不过仅仅从责任上来讲,正如赵广所说,马谡的确罪不至死,与曾经被俘,流亡东吴十多年的张裔相比,他的责任要小得多,张裔能够起复,马谡没有道理一定要死。至于他做逃兵的事,更不是一个问题,如果诸葛亮想宽宥他,这个罪名根本就不是一个罪名。

可是,魏霸从诸葛亮的举动中看出了一些端倪。诸葛亮如此大张旗鼓的处理马谡,根本不给他申诉的机会,可以认为有杀马谡的打算。至于是他觉得马谡够得上死罪,还是其他的原因,就很难说了。

毕竟他再揣摩,也不是诸葛亮本人。

当然了,他也不关心诸葛亮究竟怎么想,他关心的是诸葛亮将会怎么做。

马谡是襄阳大族,是荆襄人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出身名门,才干过人,而且与荆襄系中的关系非常亲近。向朗身为丞相长史,而且是一个被排挤的丞相长史,敢于冒险隐藏他,就是一个明证。诸葛亮如果杀他,势必会在荆襄人中引发离心,自残手足。

可是如果不处理马谡,他就要面对非荆襄系的质疑。那些人追究的不是马谡打败仗这件事,而是诸葛亮识人不明,明知先帝刘备说过马谡不可重用,却依然违众重用。如果马谡打了胜仗,这当然可以证明刘备就是说错了,没人敢出来说什么,可是现在马谡打败了,证明了先帝的英明,如果诸葛亮还包庇马谡,那岂不是故意要和先帝别扭

上纲上线,向来是政治斗争中无往而不利的杀手锏。诸葛亮再强势,在先帝刘备这个招牌的面前,他多少还是要顾忌一些的。

是否处理马谡,已经超过了论功行赏的范畴,而是是否把先帝放在眼里的问题。

对诸葛亮来说,这其实已经没有有利的选择,只有损失大和损失小的区别。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在犹豫,正说明他也在权衡。一端是他的威望,另一端是马谡的姓命。

马谡坐在杂草上,双颊已经瘦得深陷,颧骨高高耸起,眼睛也陷了进去,眼神中也多了几分不安和迷茫。他在辎重营已经呆了三天,短短的三天,就将他的信心消磨得一干二净。

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可能正如向朗所说的那样,不仅不认识自己,而且也不认识诸葛亮。

战败以来,他一直在不断的反思,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种认识中蕴含着痛苦的希望。可是现在,他的这点希望却慢慢的沉沦下去。作为诸葛亮身边的亲信,参与了无数计划的心腹,他知道这种沉默代表着什么。

他忽然间发现,自己的那些反思变得没有意义。对于一个死人来说,懂多少道理又有什么用

我要死了吗马谡觉得不可思议,恍在梦中。

是的,我要死了,虽然那与战败无关。

可是,我才三十九岁,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啊。

那又如何

几个声音在马谡的脑海里反复争吵,吵得他头痛欲裂,眼前模糊一片。正如他不像他自己以为的那样能指控若定一样,他发现在死亡面前,他同样无法镇定从容。

眼前忽然一黑,耳旁一声惊雷,马谡吃了一惊,身子向后一倾,忽然间绷得笔直。

“幼常”诸葛亮站在马谡面前,裹着一件大氅,只露出大半张脸。看着形销骨立,神情恍惚的马谡,诸葛亮的眼神复杂。

gu903();“丞丞相”马谡大喜,连忙翻身拜倒在地,还没有说话,眼泪就下来了。他匍匐上前,抱着诸葛亮的腿,额头轻触诸葛亮的鞋尖,泣不成声:“丞相,我对不起丞相,我让丞相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