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牛卢本来是义愤填膺,听到刘愈的话他也不由住手回身看着刘愈,不明白为何此时的刘愈依旧是这么谈笑风生,他心说,难道刺杀的事是刘愈信口开河子虚乌有的
凌徽之前被牛卢掐着脖子按倒在地,此时得脱起身,口中还喘着粗气,整理了一下衣冠道:“临王爷,可是行宫内有刺客行刺”
“嗯。”刘愈放下茶杯点了下头。
“陛下可安好”
“刺客行凶前已被发觉,得以被及时制止。”刘愈道。
凌徽慎重道:“大胆之人。竟敢在东宁府的地界行刺于陛下。本官看来幕后必有人指使。还请临王爷将此人交于本官审讯,查出幕后指使之人。”
牛卢啐一口道:“好你个凌老儿,到现在还跟王爷打马虎眼,你不知道那逆贼已招供是你指使他行刺”
凌徽终于知道为何牛卢这么激动,原来从开始他进了这门,就已经落进了套。
刘愈再点头道:“刺客的供状,的确是说,凌太守派人指使他如此做。”
凌徽严词道:“本官绝无愧对陛下之事。临王爷,你可不能信口诬陷”
刘愈心说这个凌徽挺聪明的,还没见过那刺客,他就一口咬定是刘愈“诬陷”而不是刺客“咬人”,这二者的分别很大,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凌徽心目中把刘愈摆在如何的位置上。出了事,他指责刘愈诬陷就已经说明他心里有鬼。
刘愈笑着起身道:“凌太守也不必激动,那刺客现在仍旧在行宫中被盘讯,他一口说是凌太守指使,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凌太守怎会在自己的地界行这大逆不道之事再者那刺客说是凌太守派人指使他,那就更加不可信。无证无据的事本王不会拿来当真。”
凌徽心情平静了一些,行礼道:“临王爷所言极是。”
“虽然凌太守未必与此事有关,但既然那刺客说是你凌太守谋逆,未免他人猜忌,恐怕凌太守这几日就要安心在府中不要出门了,东宁府的政务,暂时交由下面处置。”
凌徽先是一愣,随即感觉到此事不简单。本来他对刘愈的态度就不好,现在刘愈遇到刺客之事,且好像有了确凿的证据,但刘愈仍旧放过他只是让他暂时卸职,其中到底有什么阴谋他还揣测不到。
“怎么,凌太守有意见”刘愈见凌徽不语,脸色不悦道。
“本官遵临王爷令便是”凌徽知道此时说什么也无用,只好暂时妥协,告辞了先行回府。
本来他以为刘愈会派侍卫或者是守备营的人包围太守府将他禁足,但没想到刘愈连个随行的侍卫都没派过去,就好像全凭他自觉一样。
等凌徽离开,牛卢有些惊讶地看着刘愈问道:“王爷,您就这么放他走了”
“不然怎样没证没据的,光凭一个刺客的几句胡言就能定他罪他凌道奇再怎么说也是东宁府的地方官,不为朝廷着想也要为地方百姓的安定着想,牛都尉,本王说的可是实情”
刘愈最后一句明显是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语气,牛卢心中一惊,难道是临王怀疑起我来了
“属下认为王爷所言有理。”
“有理就对了,你也先回去吧。陛下在东宁府也不过停留两日,若是此事不能在两日内查明,之后还要劳请牛都尉尽心调查。来人,送客。”
牛卢感觉被人给闷了一棍子,一脑袋的浆糊,他根本没弄清楚刘愈叫他和凌徽来的目的。
如果真是刘愈栽赃陷害的话,那不会说发生了事,刘愈会如此轻易放过凌徽。那也只有一种解释,刺客刺杀皇帝的事是确切发生的,而刘愈在没找到真凭实据之前,只能暂时压抑住怒火,准备细细调查。而叫他牛卢来,只是知道他与凌徽的矛盾,准备借力打力,靠他来帮忙细查此事。
送走了牛卢,刘愈还在那安心地喝茶,瞿竹走进来带着不解问道:“将军,这到底是怎生一回事”
瞿竹的言外之意是,我们用假刺客来诬陷凌徽,还要这么放他走
刘愈冷冷一笑道:“老瞿你就没发现,刚才牛卢那么冲动是他装出来的”
“装出来的”瞿竹哑然失笑道,“牛卢不是跟姓凌的有宿怨他需要装”
“什么宿怨,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就说你还不称职,这些事调查的尚不清楚。”刘愈叹道,“牛卢和凌徽明里是不合,但其实背地里可是默契的很,一进门两个人救灾演戏,凌徽的戏演的不错,但那牛卢便不擅长伪装。”
本来刘愈对牛卢和凌徽有嫌隙的事就将信将疑,今天见到牛卢与凌徽相遇时激动冲上去的模样就明白个大概,他们根本就是一唱一和。牛卢上去不是为了掐凌徽,而是为告诉凌徽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之后他又告诉凌徽是刺客招供出来的,简直是比刘愈还要热心肠地让凌徽小心防备。
瞿竹请示道:“那接下来当如何”
刘愈笑道:“还能如何,既然坑已经都挖好了,就等他们跳便是,真以为我只是拿这个小小的凌徽来撒气我要的,是他背后那一串人,敢动歪心思,就让你没脑袋动心思”
第五百一十一章国贼,奸贼,淫贼一
在淮地、江南一代,文化产业是十分兴盛的,而淮北一地的大儒就有几十人,他们挥毫作画题诗论赋,几百年后会被人所铭记,他们可说是一朝儒学发达的象征。
而刘愈今日要除去的,这是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儒者。
淮北一地儒官为多,他们背后有儒者的支持,颂扬儒家学说,以礼法来教化乡民。本来这也是极好的,刘愈也没打算改变这种数百年延续下来的治理地方的方法,令刘愈恼怒的是这些儒者的胆大妄为。
因为这时代对舆论管制的疏忽,而地方官又包庇于这些儒者,使得儒家人感觉自己是时代的咽喉,他们著书立做来将当朝的一些人来定性,而作为“篡国”元凶的刘愈,自然被钉上“国贼”的名头。本来功名身外事,刘愈也就认了,谁知道详查之下,刘愈发现这些人起这一股舆论的初衷在于为楚王苏哲的复辟做准备。而当中便有凌徽的老岳父前吏部尚书于回的身影。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人若犯我我必回之。现在被人欺负到头顶上,刘愈再不动手,他自己都过不去心理那关。
正统的问题,一直是悬在刘愈头顶的那根刺。
刘愈也明知道这些儒者是一个时代笔杆子的操纵者,而后世拿笔杆子的也跟他们一条心,跟他们为难就是跟自己的名声为难,但刘愈还是要出手。被历史唾骂又如何老子篡国就是为了当权臣的,名流千古不指望,遗臭万年也不错。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