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因此断定为kj2000护航的是同样具有隐身能力的j20。如此一来,在攻击kj2000时,还得提防随时有可能出现的j20。
显然,日本飞行员不是傻蛋。
问题是,如同j20不容易探测到f22a一样,f22a也不容易探测到j20。
与f22a相比,j20的隐身能力还要稍微差一点,只不过体现在全向隐身能力上,在重要的方向上,比如前半球,j20的隐身能力丝毫不比f22a差,rcs面积同样在零点零一平方米以下。
原因无二,j20从一开始就是为防空作战设计的。
为了尽快研制出具有实战能力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中国空军在开发j20的时候做了很多取舍,比如采用了最熟悉的鸭翼布局、弹舱按照空对空弹药的尺寸设计,从而放弃了多用途能力。
集中改善前半球的隐身能力,也是j20在设计中做出的重大取舍。
在空战中,战斗机都是迎面交战,因此对前半球的隐身能力有最高要求,只有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特别是在需要突破敌人的防空网时,才需要加强侧面与后半球的隐身能力,做到全方位隐身。
f22a没有及时探测到j20,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虽然拥有一样的名称,但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22a绝对不是美国空军的f22a,而是做了很多简化,比如没有配备性能先进的anag79火控雷达,而是换成了为f35a开发的anag81火控雷达。
事实上,这还是日本争取的结果。
在第一批十二架f22a上,配备的是fa18f上的anag73火控雷达。因为这种雷达已经落后,而且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美国海军的fa18f在制空作战中毫无建树,甚至很少参与空战,所以日本以自行开发火控雷达为要挟,最终让美国做出让步,提供先进一些的anag81。在交付了第六十架f22a之后,美国还专门提供了十二套雷达,用来改进最初的十二架f22a。
显然,编号的数字大小不代表雷达的性能。
f35a是典型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更注重打击能力,而不是用来制空,所以为其开发的雷达在对空方面远不如anag79。
在边跟踪边扫描模式下,anag81的探测范围仅有水平十二度、垂直六度。
也就是说,只能发现这个区域类的目标。
在拦截来犯敌机时,j20肯定会直接迎战,不会迂回,因为敌机正在高速逼近,没有足够的时间迂回。
问题是,kj2000正在规避,而f22a的火控雷达必须跟随kj2000。
结果就是,在进入到有效探测范围之前,j20就离开了f22a的探测区域。
五点十五分,f22a机群与kj2000的距离缩短到一百二十公里,进入了ai120d的攻击区域。
可惜的是,发射导弹的时机还未到来。
在迎面攻击的时候,ai120d的射程超过了一百二十公里,而且理论上、即目标不做机动规避时能达到一百五十公里,甚至更远,可是在为追攻击的时候,射程会根据目标的飞行速度相应缩短。
拿对付最大飞行速度近有九百多公里的大型预警机来说,ai120d在尾追攻击时的最大射程要比迎面攻击缩短大约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要想确保万无一失,应该把射程缩短到九十公里左右。
如此一来,以两马赫速度飞行的f22a还要大概九十秒才能获得理想的开火时机。
这个时候,领队长机飞行员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差点改写了空战结果:让两架f22a继续用火控雷达锁定kj2000,并且在到达理想距离时开火,另外两架f22a则改变雷达的工作模式,重点搜索周围空域。
显然,日本飞行员也很担心潜在的j20。
仅仅十五秒后,担任搜索警戒任务的两架f22a就探测到了从西北方向上杀来的四架j20,而且测算出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
日本飞行员没有迟疑,立即调整雷达的工作模式,锁定了那四架j20,随即发射导弹。
让日本飞行员没有想到的是,就在ai120d发射后不到十秒钟,四架j20就调转航向加速飞走了。
显然,刚刚发射的八枚ai120d全部浪费掉了。
j20的逃逸速度比预警机快得多,因此在尾追攻击时,ai120d的最大射程不会超过七十公里。
只是,f22a的任务不是击落j20,而是干掉那架预警机。
f22a没有追击j20,西南方向上是东海舰队,而且往西飞行十五分钟就将进入中国领空。
五点十六分不到,担任攻击kj2000的两架f22a把火控雷达调整到了锁定模式。
在完全以锁定模式工作的时候,火控雷达的锁定距离将增加百分之五十,而且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目标数据。
显然,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
只有在对付高机动性战斗机的时候,才有必要使用这种工作模式。在对付笨重的预警机时,根本没有必要。
日本飞行员的想法很简单,突袭机会只有一次,绝对不能错过。
也就在这个时候,四架f22a的雷达告警机再次发出警报。
最初几秒钟,四名日本飞行员都没有理会,因为在此之前,雷达告警响过好几次,每次都是虚警。
当雷达告警机嘎然而止,导弹告警机响起来的时候,日本飞行员才猛的反应过来。
这次绝对不是虚警,而是导弹逼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