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节(1 / 2)

大家闲聊了几句商贸城的生意,周秋萍开玩笑道:“你把你们的国家队都带来了,不怕到时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

马拉特不以为意,大口咬下羊肉咽进肚子里,完全看不上眼的模样:“他们做生意呀,绝对不行,简直和笑话一样,跟你们的国家队一个毛病。”

这要是碰上民族感情比较激烈的人,光凭他说的话,就容易挨揍。

可在场的除了两位小朋友和保镖之外,都是彻头彻尾的商人啊,谁的关注点都不在这种事情上。

卢振军认真道:“要真做大贸易,国家力量肯定要比个人强多了。”

“一盘散沙而已,你们也一样。”马拉特毫无百万富翁的自觉,吃相绝对谈不上优雅,一边吃一边吐槽,“看这两个国家做生意真是能把人活活急死。我参加过好几次贸易会,每次我都想捋着袖子替他们上。你们广东人不是号称很会做生意吗?为什么做的事情那么可笑呢?”

他吐槽的点在于贸易会的时候,广东有个厂家千里迢迢带着厨房设备过去展销,希冀可以成交生意。因为生产成本的原因,他们给每套设备定价1700美金。

“可老毛子最多只愿意出200卢布呀。老毛子好歹是老大哥,厨房设备在苏联很普及,又不是什么高档货,还好意思开口要1700美金,人家不会自己做啊。广东那边不是衣服很多吗?还有毛衫。他还不如直接拖一船过去,保准要比什么狗屁厨房设备卖的好。”

桌上的人跟着汗颜,他们也搞不清楚这种贸易会的参展单位具体有什么要求,搞不好就是行政硬框框,比方说要展现出我们科技水平提高了之类的,刚开发的厨房设备肯定要比衣服这些更加能体现这一点。

别以为广东那边的领导干部就思想特别开放,很有经济意识。

根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从去年到今年2月份,广东省携款外逃的厂长经理共有222名。要不是地方政府没钱掏国际通缉费,万宝的邓韶深很可能就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国际通缉令的第一人了。

这就是政治大气候。

马拉特还在吐槽:“我不知道你们的官在想什么,居然把电视机电冰箱送到莫斯科去展销。这是你们的优势吗?苏联90%以上的家庭都有电冰箱,电视机也不少,而且价格卖的比你们便宜多了,为什么要买你们的东西呢?我们这些没见识的倒爷都知道两边各自需要什么,每次运货都能卖的一干二净。而你们和他们,搞得这么声势浩大,都搞了些什么呀?完全在开玩笑。”

卢振军不由得替官方辩解:“限制中苏贸易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结算方式,两个国家都缺少外汇,所以只能走记账易货外贸,两边进口与出口必须得处于差不多的状态,不然生意就做不下去。这当然很不方便,协调起来也很麻烦。但也不是没有成果,那天在哈尔滨办的那个贸易会不也签了18亿瑞士法王的合同嘛。”

马拉特直接嘲笑:“这就是你们的官员愚蠢的地方,你们要换的东西是木材、水泥、钢材、化肥这些吧。签合同的时候你们想过原材料出口许可证制度吗?”

卢振军还真是头一回听说,下意识地追问:“什么?”

马拉特笑道:“看,你也不知道吧,苏联去年4月1号开始执行的,果然是愚人节的礼物。不仅你们不知道,苏联人的公司都搞不清楚,哪来的胆子签合同?既然要严格执行出口制度,会一下子发出这么多许可证吗?18亿瑞士法郎,最后能履行1/3就不错了。”

因为是记账易物贸易呀,卖不出去甲就买不进来乙。

餐桌上的人一开始听他说话的语气还有点不舒服呢,但听到这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难怪他是边境的大商人,虽然现在中苏边境生意处于闭着眼睛捡钱的状态,但能做大做强做上规模,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卢振军认真地看着他,颇为恳切地请教:“那你觉得官方贸易做不好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意识,放下官老爷的意识。两边都得放下这个意识,大家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摆官架子的。哪有人做生意之前不搞市场调查,就稀里糊涂进货的呢?大家起码要知道彼此需要什么。苏联从去年开始严格执行原材料许可证管理,反映在经济手段上,外汇留成里原材料占比0.5%~2%,机电产品为15%,零配件为30%。你们国家不正在搞国企生产改革吗,要淘汰一大批机器。与其非要买苏联人不肯卖的原材料,不如把目光转到机器上。苏联的机器设备的确赶不上欧美国家,没他们先进,但你们来说更实用。我听说你们前几年花大价钱从欧美国家进口淘汰设备,完了又不会用,直接丢在仓库里面落灰。引进的生产线根本就不配套,白白浪费了外汇。”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引进技术引进生产线购买机器设备,大家就跟孩子争宠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跟自己的生产经营搭不搭关系,反正人家有的我也要有,打拼耍赖都要上。

至于买回来以后能不能派上用场,那是另外一说。

那几年重复引进浪费外汇的事实在太多了,报纸上动不动就有报道,各种痛心疾首。马拉特知道这些不足为奇。

卢振军问他:“所以呢?”

马拉特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所以你们应该拓展交易范围,比方说多进口苏联的机械设备。”

他滔滔不绝地指出了苏联机械的优点,“首先,50年代时苏联援建了很多工厂,大家的机械生产采用的是同一种模式,很多零部件可以通用。更新换代之后,不用担心不匹配的问题。其次,从苏联进口机械要便宜很多,而且更加实用。不至于太先进而不会用。”

搞了半天他又是针砭时弊,又是两边吐槽,核心目的还是要做掮客,搞推销啊。

这其实是条路。

就是不知道等到明年苏联解体以后还能不能做下去。而卢布什么时候贬值也是个大问题,会涉及到结算。

马拉特笑嘻嘻的:“如果要做大生意,那就不能只卖小百货呀,那肯定得做大机器。”

其实他在边境不停地倒买倒卖各种小百货利润高得吓死人,他现在什么都不干,钱也够他花一辈子了。

但作为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他愿意挑战更多的东西。这个时代的倒爷如果循规蹈矩,根本生存不下去。

现在卖的好不代表将来卖的好,必须得先人一步,抢占更大的市场。

卢振军坦言:“你的想法的确很好,但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轻纺产品,食品,日用工业品这些苏联人需要的东西我们这边可以提供详细的名录,供对方挑选。但苏联那边的机械设备情况,我们又从哪儿知道呢?”

这也是中苏贸易之间的大问题,信息不灵,反应迟钝。没有信息部门,没有联络机构,各个单位之间都是点对点单线联系。就是想找上对方,都不晓得脚应该往哪个方向去。

马拉特信誓旦旦:“这我可以去搞。”他突然间笑了起来,“当然,我得感谢他们的懒散和迟缓,不然哪有我们挣钱的机会?”

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数额总是有限的,官方贸易如果强大的话,的确都没有民间多少发挥的机会。

现在中苏贸易之间的状态恰恰相反,因为民间贸易的存在,它几乎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

周秋萍眼睛珠子一转,主动给出建议:“要不你干脆在中国也开个公司,专门代理这些机械,这样交流起来也方便。有需要更新工厂设备的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你。”

然而马拉特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别看他现在行走中国潇洒不已,但他幼年时跟父母一道经历的逃苏事件还是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他担心开公司的话,到时候会被秋后算账,财产直接被没收了。

卢振军打击他:“收也收不到你,排在你前面的一堆呢。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也是要先打.倒资本家。”

这话绝对政治不正确,但正常人说话也不会天天绝对政治.正确,况且这政治不正确的话,还成功地说服了马拉特。

多大点事,小时候就已经跑过一回了,大不了以后再跑第二回。

他只犹豫一件事:“乌鲁木齐没有麦当劳,我要吃麦当劳的。”

大家都感觉很无语。主要是在场的人谁都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情结,即便知道这个时代的特殊文化寓意,也没办法和他共情。

周秋萍哭笑不得:“你是想吃巨无霸还是炸鸡块,Noproblem,我也准备在这儿开一家店,专门经营美式快餐。”

其他地方的客流量和购买力她不清楚,商贸城附近来来往往的客户哪个不是财大气粗,又愿意尝试新事物呢?

把香满集开到这里,绝对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