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下竹板掌嘴打过,宝廷已然是满脸血迹,险些晕绝,看到他要晕倒,另一名小太监端过水盆,给他迎头浇下,宝廷打了一个激灵,立时清醒过来。
这一清醒不要紧,嘴巴再次传来了难忍的剧痛。他忍不住一口血水吐了出来,七八颗牙混着血水散落在地上。
“这五十下嘴巴,是给你长个记性,不要你再胡言乱语”慈禧太后怒瞪着宝廷,厉声道,“若不是念你是爱新觉罗家的宗室,早砍了你的脑袋”
“来人啊把这折子烧了。”慈安太后看到宝廷已然满口是血,说不出话来,但仍用不舍的目光看着那份奏稿,怒气再次升腾起来,大声的命令道。
李莲英应了一声,赶紧亲手端过一个铜火盆,将宝廷的奏稿放入火盆当中点燃。
看到火盆腾起了火苗,宝廷猛地挣扎起来,嘴里发出“唔唔”的叫声,一双眼睛也瞪得大大的,几乎要跳出眼眶。
眼看着自己针对林义哲致死的一击付诸流水,他已然神智颠狂,他想要破口大骂,却因为舌头已然在刚才的竹板击打中和牙齿撞得烂了,根本发不出声来。
看到宝廷的样子,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方才觉得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
“来人将他发往宗人府圈禁召礼王进宫”
“嗻”
李莲英安排人将宝廷带出,又差人去召担任宗人府宗令的礼亲王世铎进宫,一切安排完毕之后,他瞅得空闲,快步的来到了自己的房间,取过纸笔,急急的写了一封短信,封好之后,便安排人送出宫去,交人用电报的形式发往福州。
因为林义哲的关系,李莲英也顺应时代潮流,玩起了电报这种先进的通讯工具。
想到自己的那位“拜弟”林义哲接到自己的电报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李莲英禁不住有些得意。
林义哲当然不会想到,他对自己这一次所遭遇的可怕危机,一丝一毫都不知情,能如此快速的化险为夷,全仗着朝中的这些人的“配合默契”
“二总管,礼王爷说,他病了,这会子起不了身,过不来了。”派去礼亲王府的小太监回报道。
“这个油浸的老枇杷就知道他会来这一手”李莲英象是早就料到礼亲王世铎会如此,禁不住暗骂了一声。
第四百六十八章深刻反思
李莲英知道,世铎之所以如此,不光是他这个宗人府宗令出于本能的想保宝廷这个爱新觉罗家的宗室,还有就是对上次林义哲弄的那个“四民皆为国之柱石”的理论让他坐了一回瘸腿椅子摔了个大跟头的仇恨。
在当下大清帝国的这几位亲王中,若论位望之尊,恭、醇、惇三王均要瞠乎礼王之后恭亲王能进亲王爵位乃是道光皇帝在传位诏书上御笔钦点,其实等于是道光皇帝对于这个聪颖干练却在储位之争中败给了乃兄咸丰皇帝的六阿哥的一种补偿;而醇亲王由郡王而至亲王则是因为他在身份上既是咸丰皇帝和恭亲王两人的同胞兄弟,又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在政务上除在“辛酉政变”中站对了队外,更以“七爷”的身份成为了慈禧太后钳制恭亲王的头号王牌;而惇亲王则本来是最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只是奈何生得稍晚了些,与帝位擦肩而过。他能得封亲王,也是慈禧太后钳制恭亲王的关系。
而礼亲王则是大清开国时由太宗皇太极御笔亲封的八大之首,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嫡系子孙,其头上这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已经传承了二百余年,其尊贵程度自然不是恭、醇、惇这样的新贵所能比拟的。
但若抛开了身份地位这一层,单论学识才智,则礼亲王世铎在四位亲王中就只能忝陪末座。他其既没有恭亲王的精明强干,亦没有醇王的谨慎自持,即便是和那位以憨直闻名的惇亲王相比,在行政能力上也要逊色许多。
但在李莲英看来,这个在无数人的眼中只是个“泥雕木塑”的尸位素餐之徒却是个绝对的聪明人,人生最难者莫过于“明进退,知荣辱”,礼亲王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对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心知肚明,对于自己在这个亲王位置上的意义和该有怎样的表现更是摸得门儿清。
“为人修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这位于乌龟缩头功颇有心得的宗人府宗令是个绝对不会主动惹事的角色。所以,尽管他也有些恨林义哲,但他是绝对不会象宝廷一样,一门子要和林义哲死磕到底。
李莲英立刻前去回报慈禧太后,称宗人府宗令礼亲王世铎“抱病”,“起身不得”,不来园子觐见了。
“他病的还真是巧啊”慈禧太后立刻便明白了礼亲王世铎不肯前来是什么意思,冷笑道,“李莲英,你再著人告诉他,今儿个,他就是爬,也要给我爬到园子来”
李莲英得了旨意,心中暗喜,便立刻安排人再去礼亲王府。
果然不出李莲英所料,在又派人去宣礼亲王世铎入宫之后,礼亲王未敢有一刻停留,而是急匆匆的跑到皇城根火车站,上了小火车。只是因为他刚才“有恙”的话已然说出,收不回去,不得已让仆人抬着肩舆,送到了车站,好一通折腾上了火车,下车的时候也是拄了拐杖由人搀着一步步往前走。
到了“天地一家春”大雅斋,慈禧太后见他装出一副病容来,心中更怒,当即毫不客气的训斥了他一番,将掌嘴掌的满口是血已然不能说话的宝廷交给了他圈禁,并下令“严加管束”,礼亲王吓得满头大汗,大气不敢喘一声,唯有不住的叩头。
看到世铎的窘态,李莲英禁不住暗暗好笑。
在一切都忙得差不多了之后,李莲英便去探望目前尚在病中的刘诚印,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刘诚印听了李莲英的话,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他服侍慈禧太后时小心在意,千万不要给她留下自己和外臣走得太近的印象,李莲英明白刘诚印的意思,连连点头答应。
翁同龢日记:“晴,早寒,风止。辰初诣阁批本,李兰荪尚书来,憔悴甚,语及宝廷事,余不胜骇异。恭邸、文相来,余与众枢臣问宝廷何以圈禁,恭邸答以其中伤大臣,污毁宫禁,欲藉此阻洋务之兴,是以交宗人府圈禁。余问其中伤大臣者为何人恭邸答以为筹海大臣林义哲。余言此是宝廷神智不清,言语疯癫,乃上次无端受杖,心气难平,愤而成疾。究其病因所致,乃林义哲相逼之故也。若要究其过,当首治林义哲祸乱人心之罪。恭邸与文相闻言皆怒,余抗声与辩争,自林义哲邀宠两宫以来,士林凡谏阻者皆受折辱,长此以往,人心将失。恭邸大怒,竟有汝欲与宝廷同罪否之言,余知事已不可改,遂不再言。”
“大人可知,此次当真是凶险无比,若非两宫皇太后明辨是非,凤国丈示警、崇国丈入奏在先,敦宜静皇贵妃即慧妃,宝廷事发的第二天,以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命,封为敦宜静皇贵妃哭诉在后,此事之后果,几不可想。”徐润看过了李莲英发来的急电,叹息着对林义哲说道,“弄不好大人从此便见隔于宫廷,不复得恩宠,不知何时,便有杀身之祸了。”
“先生何出此言”林义哲有些奇怪的问道。
“大人可知,朝廷最忌者,便是这妖邪之事啊”徐润说道,“历朝历代,凡作乱者,多以妖邪之术吸引愚氓,假托天命,近的长毛之乱暂且不说,乾隆三十三年的摄魂剪辫妖案和白莲教故事,大人难道还不省得么”
听到徐润说起乾隆三十三年的妖案和白莲教起事,林义哲猛然醒悟,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这件妖案,他曾经在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中读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