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 / 2)

正在各忙各的的丁香等人闻声,也纷纷笑着回颜熙:“姑娘早!”

春天到了,春暖花开,窗外的天井景致独到,春色迷人。

窗户开着,颜熙用力深深吸一口,只觉得满腹香甜。

“春天真好。”颜熙感慨。

桂妈妈亲自给颜熙梳头,她望着镜子中的自家姑娘,见她今儿个的确是心情不错,并没因为昨儿和魏世子的碰面、摊牌而心情失落后,她眼中也渐渐盛了笑意,突然提起了一件事来。

“卫夫人在给姑娘的信中提到会上京来,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发。”

卫家寄来的那封信,颜熙自然也给桂妈妈看过了,所以她知道。

提起这个,颜熙心情更明媚了些。

她道:“信中没明言,但想来也就是今年。他们是来投奔卫三郎的,如今卫三郎尚未抵京,他们应该不会这么快过来。”

桂妈妈只是笑。

话未挑明,但她却意有所指。

“卫家老爷和夫人是好人有好报,不但三郎没死,竟还立了军功。他日若回了京城,必是要加官进爵的。至少得封个将军。到时候,卫老爷和卫夫人可就享福了。”又说,“这卫三郎也不知道在军中娶妻没有,若是娶有妻室又育有子嗣在,到时候二老又有孙儿抱,可真是双喜临门。”

颜熙道:“不知道娶没娶,卫家伯娘在信中没提。不过,卫三哥细算起来,今年也该有二十有二三的年纪了。这个年纪娶妻生子,也正常。”

卫家有三个儿子,从前在卫家时,她唤卫家大郎二郎皆为兄长,如今既知道日后会和卫三郎相见,提前唤其一声三哥,也不为过。

一直称呼其为三郎,倒显生疏了。

桂妈妈没再进一步挑破,只是一直笑。

颜熙没在意到桂妈妈的表情,于是也就没多问。

朝廷和突厥的这场拉锯战,一打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的战火,如今总算是有个结果了。

突厥投降,北伐军不日便将凯旋。

这日退朝后,武宣帝留了魏珩下来说话。

甥舅二人没去御书房,而是趁着春光正好,徒步缓行往御花园去。

“怎么,是朕这些日子派给你的差事太多了?怎么看着景行这几日来一日比一日消瘦,人似也憔悴了许多,不若往日精神抖擞。”

景行是魏珩的表字。

魏珩闻声道:“多谢圣上关怀,臣无碍。”

武宣帝叫他来,自然是有别的事。所以,寒暄过之后,武宣帝便正了神色。

“朕知道,你有意亲自为婉柔择一门亲事。”

武宣帝开口提起婉柔,魏珩垂落身侧的十指倏的一紧。但他面上却仍不动声色。

婉柔是先太子之女,而先太子府在圣上这里是不能触碰的禁忌。所以,此番圣上主动提及此事,魏珩不得不全力应对。

他需要揣度着圣意回答。

魏珩斟酌着道:“婉柔生性胆小畏事,她这样的性子,怕是真难择一门合适的姻亲。此事,怕还得圣上您多多劳心。”

武宣帝看了魏珩一眼,状似无意问:“你同婉柔青梅竹马,你难道就没想过要把婉柔迎娶回家?”

魏珩笑着,言辞再是坦荡不过:“臣虽与婉柔青梅竹马,但在臣心中,婉柔只是臣的妹妹。兄妹之情非男女之情,在臣心中,这两种感情是不一样的。”

无疑,魏珩的这个回答是让武宣帝满意的。

于是武宣帝又抓住重点问:“那在景行心中,男女之情该是何样的?”又说,“你今年也二十有三了,怎么亲事却迟迟未定?朕记得,老早之前你父亲就吵嚷着要给你定下一门亲事了。怎么,可是有难处?”

魏珩这个时候脑海中适时闪过了一道倩影,但他没提,只笑道:“臣之事倒不急,臣眼下只想一心为陛下效劳。”他把话又绕了回去,“圣上方才提起婉柔,可是心中有了人选?”

圣上道:“朕能有什么人选,只是明德太后提起此事,朕才恍然想起来,过完年后,婉柔也十七了。”

如今后宫有东、西两位太后,明德太后乃圣上生母,是为西太后。

魏珩闻言,忙上前两步。快走到圣上跟前后,他突然转过身,抱手请旨道:“若圣上信得过臣,替婉柔择婿一事,便交由臣来办吧。”

武宣帝驻足而立,他背着光,面上神色不明。

只听他说:“既在你面前提起了此事,朕便就是这个意思。婉柔的事,就交给你了。”

“是。”魏珩抱手含腰,郑重应下,“臣遵旨。”

从皇宫出来,回去的一路上,魏珩仍在想着此事。

无疑,给婉柔择婿一事是圣上对他的试探。试探他是否受母亲影响,对先太子一事仍耿耿于怀。

也是试探他是否存有谋逆之心。

毕竟,虽然他们二人也是甥舅,血浓于水。但曾经的那个先太子,却是同他更为亲厚的亲娘舅。

先太子同他母亲静华长公主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而今上,只是母亲同父异母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