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 / 2)

常安贼头贼脑地跑过来瞧那张老翁给的纸,皱着眉认了半天,这才道:“这先生的字可真是好看,可惜我不认得。”

“阿恪,这纸上的落款,写的先生叫什么名儿?”

可怜众人高兴了半天,竟无一人想起来问问此事。他们旧居乡下,平日里难得沾到一点读书人的边,只晓得通文识字的人是如何如何厉害,却不知,赵恪这师父自个儿穷得都快吃不起饭了,终身不第的老秀才亦有自己的难处。

赵恪心下虽有感慨,却也没有让常安久等,对一家子解释道:“先生名宋,讳成章。”

宋成章之名他幼时便听过,那时老翁的头发还没有尽数变白,人们多多少少还对他有些尊重。毕竟,谁知道他会不会如范进一般,老来中举,大器晚成呢?

可惜后来一连数年过去,这位松阳县四十年前的天才,十四岁便考中院试案首的天降文曲,到底没能在秋闱之上更进一步,白白散尽家资,蹉跎了四十年时光。

旁观之人的态度也一年一年地转变,到他离开松阳县之前,提起此人众人莫不是摇头叹息,或是出言讽刺。

音信断绝三年之后,不想他再入松阳城,竟看到了这样一位垂垂老矣的暮年老人。

他到底还是放弃了科举文章、经纶济世,站在冬日料峭的寒风之中,拉下脸面来招揽了自己这样一个不能踏足科场的徒弟。

往事早已成空,再多说亦是枉然。时日差不多的时候,赵恪到底还是默认了现实,听话地跟着吴氏打包衣物。

这县城之中的学堂大多每过旬日才休一回假,赵恪乍一入馆,便要在学堂之中住上足足十日,难免激起了吴氏一点惆怅。

此时为赵恪收拾行李,更恨不得把他的整个屋子都给搬过去。

见少年身上狼狈地挂满三个包袱之后,常瑛终于忍不住挺身而出,出言制止了吴氏这不理智的行为:“娘,阿恪都要被这包袱给压趴下了。”

“咱们多多给他带些银钱傍身便是,若是缺了少了自县城中再买,不比如今方便吗?”

“你这小丫头!”吴氏嗔她,“阿娘岂是这般小气的人?恪儿都没说什么,你倒教训起我来了。”

“对了,明日阿恪便要走了,你刘婶子特地跟我说,今日下了工,要来瞧瞧他,好生送送呢。”

刘婶子……

赵恪垂下眼帘,掩住眸间的思绪,无比顺从地朝着吴氏静静点头。

没办法,自打那日被常瑛抵在墙上的尴尬时刻正正好被吴氏撞了个正着,让他见到吴氏之后总觉得自己好似煮熟的虾子一般。

熟不知这一副乖巧腼腆、顺从听话的模样落在吴氏眼中,倒越发加深了吴氏对这孩子的愧疚,瞧见自己那越发混不吝的小闺女,再次生起气来。

她若是看上了人家孩子,便跟自己说便是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请人前来说媒提亲也未尝不可。

可是这傻闺女,竟然不声不响地便要强迫人家,若不是她拦住了,还不知会阿恪该怎样被欺负!

莫名再次被亲娘瞪了的常瑛:……

刘婶子素来做事风风火火,说是来送一送赵恪这个即将入学的小文曲,却让人没想到,她一气带了这么些人来。

常家新建的大屋本就恢宏,此时被这热热闹闹的人群挤满,竟显得有些局促起来。常瑛最不爱应付这些场面,打着给婶子们烧水泡茶的幌子,匆匆便要顺着墙根溜出去寻一个清净。

待到她慢吞吞地领着一壶茶水回来,还没等打起帘子,便听到里头传来的女声略微尖刻:“元娘,我说,你送了阿恪去念学,到底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且不说这事对阿恪又天大的好处,你可算看到了咱们村里这一日日的沸沸扬扬……”

随即是吴氏困惑的声音:“怎么?我们家的孩子不说个个上进,可从来没有不成样子过,哪里有落人口舌之处?”

座上最为嘴快的妇人一时没有刹住车,平日间背后谈论的话没过脑子,便冲了出来:“还不是你家的阿瑛和恪儿日日成双成对,也不避一避嫌,如今村人都说,你家滑天下之大稽,要开这童养婿的先河!”

咳——

此语一出,简直有石破天惊之效。

吴氏的面色尚不好说,可常瑛却险些没有被这一个“童养婿”给呛住。待到她打了帘子进门之际,瞧见那一个个婶子竖起的耳朵和八卦的目光,脑子依旧有些懵。

她什么时候说,要招这赵恪做童养夫了?

天可怜见,自己如今这副小身板不过十二岁,若是在前世尚且说不准上没上初中,如今便要强行被安排这种终身大事了?

况且她前世虽感情单薄贫乏的可怜,可到底也是活了到了二十几岁。赵恪虽是少年老成的个中典范,可是她怎么能过得了自己老牛吃嫩草这一关?

小姑娘无语望天,从自己那一团黑线的思绪中捋了捋,打算开口正式朝这些闲着没事的村人们解释清楚。

“婶子们,我们家收留赵恪,是真真切切地把他当作了亲人看待,如今求学念书,包括将来成家立业,我爹娘绝对都会不存任何私心的大力支持。”

所以绝对没有强迫人家做小可怜童养夫的意思!

方才嘴快的妇人唇边生了颗紫黑的大痣,素来快人快语,一根肠子通到底:“可阿恪姓赵,到底是外男。”

“我自己行事清白,问心无愧便罢了。”本是欲送赵恪入馆的大好日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恶意揣测,常瑛多少有些烦躁,“何需畏惧闲人眼光,给自己找不痛快?”

她这话的意思,指的是在座的众人都成了闲人,没事专门给别人添堵那种?

脸皮薄的妇人听懂了这话中的意思,一时间也有些脸红。她们这上门来管别人家的闲事,可不就是自讨没趣吗?

眼看众人一时无语,刘婶子有些坐不住。

斟酌了半天字句之后,她又换上了一副苦口婆心的语气:“瑛丫头,你年纪小,不懂得这利害。人言可畏,就算你自己不在乎,可多少要为爹娘想一想。她们本本分分地过了一辈子,要是因为此事被人指点,心里头该多难过?”

“况且你两个哥哥,年纪也不小了,是该娶亲了吧?”

“家中的名声不好,哪有好姑娘敢嫁进来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