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总,你是怎么想出如此天才的设计来的?”
“这、这简直就是……”
闻言,方宇自谦一笑,摆了摆手,没说什么。
毕竟,他总不能说,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拥有未来技术的系统吧?
……
解决了电路稳定性问题,团队随即面临第二个难关——舵机反馈系统。
传统的机械反馈已经不适用于高速、高机动性的四代机。
"要适配四代机,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伺服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机械专家王工提出。
"但现有的电机响应速度太慢,无法应对超音速飞行中的瞬间控制需求。
方宇想起了未来的直线电机技术,但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
他再次翻开笔记本,画出一种改良的永磁同步电机设计。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减小转子惯量,增加磁场强度。”
“配合特殊的驱动电路,理论上可以使响应速度提高三倍。
接下来的两周里,团队日夜不停地调试这种新型电机。
实验室里充斥着电机的嗡嗡声和电子设备的滴答声。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闪烁着对突破的渴望。
当新型舵机成功完成高速响应测试后,方宇带领团队转向第三个挑战——传感器系统。
四代机需要实时监测数百个飞行参数,但50年代的传感器技术远远不够精确和迅速。
"我们至少需要监测三轴加速度、三轴角速率、气压、温度、攻角和侧滑角,
航电专家刘工列出清单。
"现有技术难以同时满足精度和体积要求。
方宇拿出一个小巧的金属装置。
"这是我设计的微机电陀螺仪原型,比传统陀螺仪小十倍,精度提高30%。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刘工惊讶地接过装置,小心翼翼地检查着。
"利用压电效应和谐振原理,
方宇解释道。
"振动产生的形变可以被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精确校准,就能得到准确的角速度数据。
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挑战是系统集成和算法开发。
飞控系统需要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算法,这在没有强大计算能力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方宇在办公室熬了三个通宵,终于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使用查表法和分段线性近似,预先计算好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控制输出,存储在磁芯存储器中。”
“飞行时只需查表和简单插值计算,大大减轻计算负担……
……
经过六个月的艰苦攻关,世界上第一套四代机飞控系统雏形终于在试验台上运行起来。
当模拟测试显示它能够稳定控制高度不稳定的机体配置时,整个团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方宇望着测试数据,眼神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这套超越时代的飞控系统,将使歼-20成为真正的四代机,让龙国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占据先机。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控制台,心中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个挑战——隐身涂料的研发……